close

Masa媽咪經 今天想分享 「孩子發問時不要習慣要他們安靜,了解孩子的想法很重要」
 

先前獨自和Masa一起外出吃飯,

隔壁桌也是一個媽媽陪同兩個小朋友用餐,

剛開始,心思全放在Masa身上,叮嚀他不能挑食或是跟他聊上次的旅行過程。

閒聊中享受母子時光,一切看似平靜而輕鬆。

 

突然隔壁桌的媽媽很大聲地斥責自己的女兒

「XXX 你小聲一點,不要問東問西的,專心吃飯就好。」

周遭用餐的客人投以關懷的眼色,卻無法多說什麼,

只能像我一般看著無助的小女孩。

 

小女孩年約5~6歲有點被嚇到,但還是懵懵懂懂地指著桌上的食物,

似乎想問媽媽食物是什麼,但問過多次,媽媽不耐煩或其他原因而受罵。

孩子貌似有點坐不住想要起來走動,

卻擔心媽媽再生氣,整個人就像凍僵般看著桌上的食物。

 

出外用餐,遇到這樣家長管教的問題,心裡也頗多無奈。

因為孩子在原生家庭的觀念建立,對長大後的人格養成有很大的影響力

 

根據心理學研究,在5歲前,時常遭受責罵的孩子,

容易對自己沒有自信,
在人際溝通甚至成人後的任事也會因小挫折而輕易質疑自己的價值。

所以在孩子還小時,把拔媽媽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,
不要將自己過多的負面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
因為孩子心智年仍障為成熟,無法自由的管理自己的言行,
因此,對於孩子有疑惑的事情,需要保持耐心和他們講述原因

雖然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,真讓我和潘先生有點招架不住,
產生想互相踢皮球的狀況發生。

 

[回顧Masa幼稚園大班的狀況]


Masa:我不喜歡寫作業。

Masa媽媽:喔? 那你就不能唸國小一年級了。
Masa:為什麼?
Masa媽媽:因為國小一年級就要開始寫作業了。

Masa:喔!
 

(原本以為對話進行到這裡,已經說服Masa要認真讀書,再跟他動之以情、說之以理)


Masa媽媽:那你沒唸國小一年級有沒有關係?

Masa:沒有關係啊! (回答的超大聲,心裡默默冒汗,又是一場硬仗)

Masa媽媽:那你打算要做什麼?

Masa:我要念國小二年級。

Masa媽媽:……………… (完全無法連接他的思緒)

旁邊默默聽著的潘先生,聽到都噗嗤 笑出聲來,
我也無奈苦笑,孩子的童言童語總讓我們又氣又好笑。
心裡想:你快來跟妳兒子溝通厚~


其實,每個大人身上都有一個孩子的影子,
小時候和父母的相處情形,總會習慣性地複製模仿。
所以有時大人遇到自己也無法解釋的狀況,
會跟孩子講「囝仔人有耳無嘴」,
看似解決的家庭衝突,或是消滅了一個煩事。


但是,孩子的疑惑還是存在,
更甚會延續影響他教導自己晚輩的方式。

每當我無法理解Masa的問題,
我都會跟他講「媽咪其實也不太懂,不過沒關係,
等等媽媽查資料或是問把拔,好嗎?」

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懂,不是一件尷尬的事情,
而是讓孩子瞭解提問或父母有時並非萬能是正常的,
在找尋資料或解答Masa疑惑時,
他會講「媽咪厲害~」,我就會說「那下次你也可以自己問電腦叔叔了喔!」


 

(以上,純屬個人經驗分享)

arrow
arrow

    masa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